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碳纤维企业生存指南

碳纤维企业生存指南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碳纤维资讯
  • Reading time:2 mins read

说到碳纤维企业生存指南碳纤维制品的市场大小将决定了碳纤维原丝的消费量,一旦市场被打开,不同层级的市场都向碳纤维材料开放,那么国产碳纤维原丝也将拥有更多的生存之地。

碳纤维企业生存指南

碳纤维企业生存指南

二十年来,中国的碳纤维之路无疑是崎岖的,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研发的捷报虽逐步出现,但是未来中国碳纤维行业如何发展,仍然值得深思。特别是,在过去一年里国内已有两家较大规模的碳纤维企业先后破产倒闭,其它80%碳纤维企业还在生死中挣扎,在此情况下,碳纤维行业中所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应对巨大的考验。

不仅要“低成本”,更要“高质量”

业内很多论调认为“低成本化”是国产碳纤维求得生存的一个关键点,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提升,通过分摊公共费用、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都是低成本化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完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所有的进展都很缓慢。那么,实现了“低成本化”是否就能解决碳纤维行业的本质问题?也就是说,当国产碳纤维原料比进口碳丝价格更便宜时,国内市场是否就一定会选择国产碳纤维?

事实上,碳纤维下游企业需要满足的是客户的应用需求,而绝大多数客户需要碳纤维达成的目的都是“轻质高能”,对材料本身高性能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如果国产碳纤维仅仅是价格上存在优势,而质量上无法与进口产品相媲美,或者说无法达到客户的期望标准,那么,碳纤维下游企业面对这样的选择,答案也只能是否定的。因此,对碳纤维上游的原材料企业来说,不仅要“低成本”,更要“高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超过进口产品的质量甚至是实现进口产品无法具备的性能优势,才是国产碳纤维的生存之本。

对于碳纤维下游企业来说,该命题同样适用。这几年,做碳纤维基础产品的企业可谓是遍地开花,却逐步将市场推进了恶性竞争的局面。特别是碳纤维最常见的管材、板材类产品,看起来项目投资少、上马快,许许多多小微型复材加工企业纷纷跃身其中,他们认为基础产品靠走量,殊不知,“质”才是生命线。为了博得市场份额,他们拼命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以求获得更低的市场价格优势,但是产品的性能在后期应用中实际效果如何,他们并不关心,就这样,市场被自己慢慢给做“死”了。

对此,我们无锡碳月工厂的业务部同事也深有感触:“客户采购方第一次合作考虑的是价格,第二次合作考虑的就是性能质量。碳纤维基础类产品的成本几乎是透明的,靠低价获取订单结果要么是自己亏本要么就是在产品上偷工减料,所以我们宁愿牺牲订单也不会降价,否则势必有一方会受到损失。”

不仅要“搞研发”,更要“拓市场”

目前国内涉及碳纤维原丝生产的企业有三四十家,但是每年的总产能仅有2万吨,而且核心的技术只掌握在中复神鹰、江苏恒神、中安信、吉林化纤等这几家大型企业手中。因为碳纤维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中小型企业缺乏持续研发的资金,也不具备长期的资金链运转能力。未来几年,中国碳纤维行业的上游还将持续洗牌,核心产能最终将归集于几家大型企业。

但是,中国碳纤维行业长久、健康、良性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这几家大型原丝生产企业,更需要下游企业的鼎力配合。首先,碳纤维制品的市场大小将决定了碳纤维原丝的消费量,一旦市场被打开,不同层级的市场都向碳纤维材料开放,那么国产碳纤维原丝也将拥有更多的生存之地。

其次,碳纤维制品实际的市场需求决定了碳纤维原丝的发展方向,但是如何应用碳纤维材料却是下游企业的主要任务,例如现在市场上还是以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要应用形式,但是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着不能重复利用、成型周期长等缺陷,在此情况下,发展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因为碳纤维增强PEEK/PI/PPS等这类高性能复合材料所要求的的技术水平也比较高,一般的下游企业如果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就会滞后。

记得我们无锡碳月工厂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投资开发碳纤维增强PEEK/PI/PPS复合材料产品之初也是困难重重,正如我公司负责人所说:“高端热塑性碳纤维产品的制作前期投资大,在市场还未有明确需求信号的情况下,花费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去做,只能说是企业为行业开拓新方向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从目前的形势看,只要身处碳纤维行业,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总体形势都是严峻的,破局重组的过程中最先倒下的是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一批,同时也是“质量”和“市场”都没有把握住的一批。质量需要不断提升,市场也需要不断去刺激去开拓,国产碳纤维企业要获得生存,要获得发展,不仅要有为自主研发“买单”的实力,更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务必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并标明文章出处。)

今天关于碳纤维企业生存指南的相关资讯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更多汽车碳纤维部件的资讯请继续关注碳月工厂。